公告:
None
站内搜索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区情概览 >> 广西各地 >> 梧州市概况

梧州市概况


来源:梧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,广西统计信息网,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

 

       地理位置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紧接两广边界,为广西的东大门,区位优势比较明显。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,水路距广州341公里,香港436公里,澳门384公里,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,享有“百年商埠”之美誉。浔江、桂江交汇于此为西江。“西江通五省,总汇在梧州”,坐拥西江“黄金水道”是梧州最大的自然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 梧州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,承东启西,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。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,五条高速公路、四条铁路干线、一条黄金水道、一个航空港、一条“西气东输”管道在境内交汇,梧州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。

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(市)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,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、技术、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。东邻广东,南接玉林,西连贵港,北通贺州、桂林。浔江、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。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,人称鸳鸯江。梧州集广西水流85%以上,有“广西水上门户”之称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,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,设施齐全,基础较好,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。

 

       行政区划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现辖万秀区、蝶山区、长洲区、苍梧县、岑溪市、藤县和蒙山县,总面积1.26万平方公里。

 

       经济社会

        2012年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3.6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5.76亿元,增长4.7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4.08亿元,增长19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.16亿元,增长8.6%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.7:63.1:24.2。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,比上年增长32.7%。 

        2013年,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1.7亿元,增长13.2%,增速排全区第2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.3亿元,增长30.6%,增速排全区第3位;财政收入118.2亿元,增长17%,增速排全区第1位;外贸进出口总额17.6亿美元,增长45.9%,增速排全区第1位。

        2014年, 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4.8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2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.6亿元,同比增长4.2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6.1亿元,同比增长7.0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.2亿元,同比增长5.0%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.260.728.1

       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1078.6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8.3%。地方财政收入123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.1%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1.0%,涨幅低于全国0.4个百分点,低于全区0.5个百分点。实现工业总产值2185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3%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.7亿元,比上年增长4.4%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1.3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6%。 

       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1175.6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7.6%,增幅分别高于全国、全区0.9、0.3个百分点。从2016年分季度看,一季度、上半年、前三季度、全年GDP增速分别为6.4%、8.0%、7.7%和7.6%,在上半年后均保持在7.5%以上,呈缓中趋稳发展态势。第一产业增加值131.31亿元,增长3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681.52亿元,增长8.7%,工业增加值629.19亿元,增长9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362.82亿元,增长7.2%。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1.2%、58.0%和30.8%,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.9%、65.8%和29.3%,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0.31亿元,同比增长9.5%,增幅分别高于全国、全区3.5和2个百分点。全年全市财政收入127.59亿元,比上年增长3.1%。其中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.61亿元,增长3.5%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8.26亿元,增长6.3%。其中,1-11月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八大项支出增长18.3%。  

       人口与民族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人杰地灵,英才辈出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、英王陈玉成,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,著名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人。梧州市全市人口中,汉族占98%以上。少数民族有壮、瑶、苗、土家、侗、么佬、水、彝、蒙古、满、黎、土、仡佬、布依、回、白、朝鲜、基诺、京、藏、傣等等21个。梧州为粤方言区,城市人口中,半数以上与粤港澳有亲缘关系,语言相通、习俗近同,交往广泛。有定居国外的华侨、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35万多人,国内的归侨、侨眷、侨属有37万多人。岑溪市是广西有名的侨乡之一。

       截至2013年末,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36.2万人,比2012年末增加6.7万人。其中非农人口64.3万人,比2012年末增加0.2万人。       自然环境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,中间低。城区平均海拔24米。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,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%以上。秀丽的白云山,屹立在城东北,海拔367米,层峦叠翠,蔚为壮观,故梧州有“山城”之称。中间低而多河流,涛江、桂江相汇成西江,集广西784条河流水量,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.28%,因此梧州又称“水都”。浔江、桂江在城中相汇,水色一黄一绿,秀老鸳鸯,人称“鸳鸯江”,有“鸳鸯秀水世无双”之誉。 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具有太阳辐射强,日照充足,气候温暖,雨量充沛,复长冬短,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。年平均气温为21.0℃,最热月是7月,月均气温28.3℃,最冷月是1月,月均气温11.9℃。无霜期为350天,全年日照时数1835.9小时,降水量1485.0毫米,梧州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、紫色土,冲积上、水稻土等。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水资源丰富,兼有航运、灌溉、发电之利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.59亿立方米。其中市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.60亿立方米,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。梧州市河网密布,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33亿立方米,西江可通航千吨级船舶。全市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多,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为54.39万千瓦,可开发量为35.59万千瓦。过境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99.82万千瓦,可开发量74.03万千瓦;至今水能资源的开发仅占可开发量的10.2%。长洲岛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,曾是驰名全国的天然鱼苗基地。 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有各种类动物1000多种。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、金钱豹、黑叶猴、中华鲟等24种。属广西重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0多种。主要树木种类有578种,常绿树409种,落叶树169种。果树20多种。已探明金属矿资源有黄金、稀土、铜、铁、铅、锌、钛、钨、铝等。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、花岗岩、砂页岩、重晶石、大理石、石英石、硫等17种。其中被命名为“中国岑溪红”的花岗岩可与“印度红”相媲美,其储量达21亿立方米。 
        梧州山环水抱,风景秀丽,旅游资源丰富,有风光、胜迹和文物景点250多处。自宋代起就有桂江春泛等苍梧(梧州)八景,清代以苍梧(梧州)八景为题材制作的雕屏工艺品,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。此外,还有被苏东坡称为“鸳鸯秀水世无双”的鸳鸯江,有龙母太庙、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、全国最早建成的孙中山纪念堂、东南亚最大的蛇园、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、太平狮山、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、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。2002年2月,梧州市被评为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建置沿革

        梧州是岭南古城。虞舜时代(前2255~前2207年),全国划为12州,梧州属“荆州南境”之地。夏商周时代(前2000~前256年),梧州属百越(粤)地。周安王十五年(楚悼王十五年,前387年),梧州属楚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始皇统一岭南后,置桂林、象、南海3郡,梧州属桂林郡(一说南海郡)。汉高后五年(前183年〕,赵佗称南越武帝,封赵光为苍梧王。同年,建苍梧王城,这是梧州建城之始。元鼎六年(前111年),汉武帝灭南越国后,置苍梧郡,郡治苍梧王城,置广信县。元封五年(前106年),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,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,梧州成为“岭南要地,为岭南首府。

        梧州市自建制以来,历汉、三国、魏晋南北朝,达700多年,一直为郡、县治所。至隋开皇三年(583年),改广信县为苍梧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始称梧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,设总管府,治梧州,辖苍梧县。明成化六年(1470年),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,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,梧州成为两广政治、军事中心。清朝,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、广西省梧州府,为府、县治。梧州辖苍梧、藤县、岑溪、容县、怀集、北流、博白、兴业、陆川9县,郁林1州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梧州改辖苍梧、藤县、岑溪、容县、怀集5县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,为府治。二年(1913年),广西废府为县,复置苍梧县,隶郁江道,为道治。十六年(1927年)6月,梧州设市政委员会。同年12月1日,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,为省辖市。二十一年(1932年)7月,撤市复归苍梧县,治梧州。十九年(1930年)属苍梧民团区。二十三年(1934年)3月,属梧州行政监督区,二十九年(1940年)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。

        1949年11月25日,梧州解放。12月1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。1950年1月1日,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。1955年7月24日,市人民政府改称梧州市人民委员会。1958年7月,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,并经国务院批准,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员公署领导,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,仍为省辖市、专区级机构。1960年10月,梧州地区专员公署与市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。1961年5月,恢复地、市建制,梧州市仍为自治区辖市。1968年8月26日,市革命委员会成立。 1980年9月29日,恢复市人民政府。1979年2月,梧州市设立万秀区、白云区、鸳江区、蝶山区。1984年9月,撤销鸳江区。1990年8月,撤销白云区。1984年2月,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。1984年6月23日,撤销5年之后的郊区重设。至此,梧州市辖苍梧县、万秀区、蝶山区和郊区。1997年4月,梧州市增辖藤县、蒙山县、代管岑溪市,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。2003年2月,市辖区调整,撤销市郊区,设长洲区。